電容的失效模式和失效機理(一)
電容器的常見失效模式有:擊穿短路;致命失效――開路;致命失效 ――電參數(shù)變化(包括電容量超差、損耗角正切值增大、絕緣性能下降或漏電流上升等。
失效模式的失效機理
一、引起電容器擊穿的主要失效機理
、匐娊橘|材料有疵點或缺陷,或含有導電雜質或導電粒子;②電介質的電老化與熱老化;③電介質內部的電化學反應;④銀離子遷移;⑤電介質在電容器制造過程中受到機械損傷;⑥電介質分子結構改變; ⑦在高濕度或低氣壓環(huán)境中極間飛弧; ⑧在機械應力作用下電介質瞬時短路。
二、引起電容器開路的主要失效機理
、僖部位發(fā)生“自愈“,使電極與引出線絕緣;②引出線與電極接觸表面氧化,造成低電平開路;③引出線與電極接觸不良;④電解電容器陽極引出箔腐蝕斷裂;⑤液體電解質干涸或凍結;⑥機械應力作用下電介質瞬時開路。
三、引起電容器電參數(shù)惡化的主要失效機理
、偈艹被虮砻嫖廴荆虎阢y離子遷移;③自愈效應; ④電介質電老化與熱老化;⑤工作電解液揮發(fā)和變稠;⑥電極腐蝕; ⑦濕式電解電容器中電介質腐蝕;⑧雜質與有害離子的作用;⑨引出線和電極的接觸電阻增大。
同一失效模式有多種失效機理,同一失效機理又可產生多種失效模式。失效模式與失效機理之間的關系不是一一對應的。

編輯:admin 最后修改時間:2018-01-0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