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巨4月每股稅后純益寫下7.43元的驚奇,漲價和減資效益都功不可沒。對集團董事長陳泰銘來說,這十年內,他個人對市場帶來的重大改變,就是現(xiàn)金減資風潮和公司法董監(jiān)選舉制度這兩堂課。

國巨經營的被動元件產業(yè)一直相當成熟,芯片電阻、積層陶瓷電容(
MLCC)等產品大多每千顆售價不到1、2美元,經常被稱為是秤斤論兩賣的產業(yè);加上當年股本超過200億元,每股稅后純益經常低于1元,本益比往往不到10倍。
自從國巨2014年啟動大規(guī)模減資瘦身以來,股本已降到目前的35.06億元,瘦身幅度超過八成,這兩年每股獲利跟著逐年跳增。
由于各類產業(yè)大多步入成熟期,每股純益的成長不若以往容易,這幾年,不少電子廠也積極跟進國巨的瘦身腳步,形成一股現(xiàn)金減資風潮。
以4月國巨稅后純益26.12億元來看,漲價帶動毛利率、營業(yè)利益率拉升功不可沒,可是如果沒有當年的減資,4月的每股獲利不會是震驚四座的7.43元。